工業革命之后,世界經濟飛速發展,但是也出現眾多的環境污染事件,比如著名的“八大公害”和環境污染“十大事件”。今天就跟大家講講馬斯河谷煙霧事件。
20世紀30年代,比利時工業化開啟。與大部分國家一樣,政府過于看重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問題。最終在930年12月1日,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氣污染慘案。這次污染事故被列入世界八大公害之一,也為后世敲響了警鐘。
馬斯河谷煙霧事件回顧
沿著馬斯河有一段24公里長的河谷地帶,這也是工業區,這里有很多重工廠:3個煉油廠、3個金屬冶煉廠、4個玻璃廠、3個煉鋅廠,還有煉焦、電力、硫酸、化肥工廠及石灰窯爐。這些廠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高污染。在日常生產中,向外界排放了大量的工業廢氣。
1930年12月1日~1930年12月5日,比利時整個國家開始籠罩著一層大霧。第三天,馬斯河谷工業區上千人發生呼吸道疾病,一周就死了63人。
有關部門介入調查。,認為硫化物,尤其是二氧化硫是有害物質。通過解剖死者尸體,發現致死原因是激性化學物質損害呼吸道內壁。這時候,人們才意識到,原來環境污染是會死人的!
為什么二氧化硫會致人死亡?
因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,當其進入呼吸道,會被滯留在上呼吸道濕潤的黏膜上,由此生成具有腐蝕性的亞硫酸、硫酸和硫酸鹽,增加刺激作用。部分進入血液的二氧化硫則對全身產生副作用,損害肝臟,影響免疫,嚴重者死亡。
本次事故之前,很少有人意識到大氣污染會造成人類的死亡。由于認知不足,導致從政府到民間都忽視了環境惡化的危機。其實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都經歷了“先污染,再治理”的路子。
這次事故發生之后,比利時政府就出臺了《反對大氣污染法》,開展了一系列環節大氣污染的措施,讓大氣污染有法可依,給后世提供了經驗個教訓。